[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学校文化建设 » 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校文化建设
发布日期:[17年前 (2008-09-01)]浏览次数:[2463]

[   ]

    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具有凝聚力量、统一思想、陶冶心灵、约束行为、激励师生和提升办学的作用。学校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精神文化建设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开展做人教育,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校园和构筑开放、多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推动职业学校提升办学质量,形成办学特色。

 

[ 关键词 ]

职业学校
   
学校文化

 

一、学校文化建设对于职业学校的意义与作用

1. 凝聚作用

良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将职校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所确定的目标上来,把个人的智慧、力量凝结成巨大的合力,从而产生良好的功效,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具体表现为师生员工的“四感”,即对学校目标息息相关的“命运感”、对学校价值观念心心相印的“认同感”、对自身工作的“自豪感”和与学校同甘共苦的“归属感”。

2. 导向作用

学校文化具有统一组织成员的行动,引导组织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的作用,它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学校组织文化是否充分发挥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除学校的规章制度外,学校文化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只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它象风一样无影无踪,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象风一样不可抗拒。” [1] [1]

3. 陶冶作用

“教育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是教育的内容,教育是传递文化的工具。” [2] [2] 教育不仅在于使人获得知识,而且在于使人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陶冶人格和灵魂,以充实其生命的内容。首先,它创造了一个陶冶人们心灵的场所,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等方式对学校的各方面特别是育人起到指导濡化作用;其次,它以优美、整洁、有序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对学校每个成员起到深远而悠长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4 约束作用

浓郁的学校文化氛围可使职校师生员工自觉服从那些从学校整体利益出发制定的行为准则,形成有效的“软约束”,可以减弱规章制度这种“硬约束”给师生员工可能带来的心理冲撞和由此产生的心理抵抗力,从而使学校各级组织达成某种统一、和谐和默契。

5. 激励作用

出色的学校文化不仅是调动职校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而且还可激励他们在实现学校目标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6. 提升作用

一所优秀的职业学校不仅要有健全的组织管理机制、优良的办学硬件设施,更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而学校文化的建设正是职业学校为了适应新世纪职业教育发展,深化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组织文化上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办学竞争,使学校形成组织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为走特色办学之路打下组织基础。

二、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内容

    纵观国内外有关学校文化的教育理论阐述,所谓的学校文化在广义上应该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即学校存在方式的总和;在狭义上则主要指的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其中,物质文化包括校园内的各种建筑、教学科研设备、图书资料、校园道路、花草树木、雕塑、壁画等有形物质形态;制度文化则包括学校的教学、科研、生活等各项管理制度;而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精神、管理理念、价值观念等。

    组织文化理论认为,组织文化结构是组织文化系统中诸要素关系的集合表现,它由表层、中间层和核心层三个层次构成。第一个层次表现为实体的物质层文化,即组织的物质文化,包括组织进行正常活动的物质条件和组织活动的成果 ; 第二个层次是作为中间层的组织人际交往和组织的各种制度、规范、行为准则,即组织的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 ; 第三个层次是作为组织文化最内层的核心层,即组织的精神文化,它是组织文化的灵魂,包括组织精神、管理思想、职业道德、组织目标、价值观念等。

因此,可以说学校文化是包含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三个层次的同心圆,三个层次各有其不同的功能,它们之间并不绝对独立,而是相互制约、相互渗透、逐层传递和层层递进。其中,物质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基础,是学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学校组织文化最外在的表现和标志 ; 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和保证,它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统一为整体 ; 精神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主导,它决定了学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集中体现了学校组织文化的特色,是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其为社会培养地方经济建设人才的办学初衷决定了其与社会更具有联系的紧密性,在文化建设上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性。学校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以自身的文化传播影响着社会对职业学校的认同。

 

三、中等职业学校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困难与不足

随着国家对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日益重视,各级地方政府都加大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投入,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新校园、拔地而起的教学大楼、先进的实习实训设备为职业学校建设物质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与之相对应,职业学校在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上的建设则还有许多发展的空间。一些职业学校对精神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不够,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缺乏应有的思想准备。具体表现为:

1 、办学理念落后,学校精神空泛。

一些中等职校办学理念落后,“硬件较硬,软件太软”成为普遍现象。如:学校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普遍比较落后,缺乏创新,教学、实训设备缺乏科学、合理的使用和管理,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专业办学无特色,不能向社会输送政治合格、品德优良、技能过硬的职业技术人才。

在考察中等职校的组织精神也即校风时,往往会发现一些具有普遍意义但雷同化的名词,很难反映学校自身的发展定位,流于空泛,很难体现学校组织精神的特色、个性、魅力和闪光之处。

2. 学校定位模糊,缺少长远规划

学校的发展规划和目标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是激励组织成员努力的重要精神力量。一些中等职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着办学定位模糊的问题,没有很好地从学校实际出发,制订切实可行的近、中、远期发展目标。这使得办学目标不能很好地起到激励学校师生的作用。

3 、缺乏集体文化认同,主体意识缺位。

组织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组织只有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精神指向,才有可能形成内驱力,产生凝聚力。“学校并不仅仅只是一个供人上学的去处,或者获得学位的所在,更是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生动展现。” [3] [1] 一些职业学校仍然还停留在强调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层面,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文化认同和共同价值观在学校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在培养组织成员的价值取向、激发组织成员的高度热情和向心力方面做得不尽人意。一些学校领导对师生员工的心理需求分析不够,对如何激发全体教职工的内在动机,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方面研究不透,降低了学校组织成员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四、我校文化建设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 大力营造优良校园环境,建设学校制度文化

营造优良校园环境是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一环。校园环境既包括诸如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绿化环境等有形的物质环境,又包括学校师生的文明行为、卫生习惯等软环境。而对于职业学校,后者对于学校的校园环境更具影响。

我校通过创建星级校园、文明校园活动,以学校校园“美化、绿化、洁化”为载体,在“五项循环红旗”竞赛、文明班级评比、“校园之星”评比活动中培养、渗透环境意识,还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实施了“水资源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并配合义乌市创建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城市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为学生科学的生态观、文明观的形成打好基础。学校先后成为首批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环保先进学校、金华市文明单位。学校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不仅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教风、校风,而且为学校开展制度文化建设创造了良好条件。

近些年,学校在完善原有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又根据学校实际,在教师工作考核、学生纪律管理、校企合作办学等多个工作层面实施了制度创新。推行了一系列新制度、新措施,有效推动了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为形成新的制度文化奠定了基础。

2. 开展做人教育,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德育工作是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石,同时也是职业学校开展学生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义乌市城镇职校通过开展做人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并塑造职校生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外在形象和自主、好学、尽责、创新的内在品性。学校以“中职生自我形象设计”、“校园之星评比”、“八荣八耻学习宣传”、“校园技能节”、“田径运动会”、“交通安全伴我行专场演出”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创新的校园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塑造自我形象、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并以优秀职中生、校园文明之星等典型积极引导学生知荣辱、明是非,养成文明习惯,告别不良行为。与此同时,学校明确提出德育人人有责,较早施行了全员德育制,每位教师都当任德育辅导员,每位教师都主动联系后进同学。通过这些管理举措,学生的自我管理与学校的制度管理形成了合力,从而有效地把做人教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真正融德育于学校文化建设之中。

3. 建设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校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人类学习的论述中提出了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作为一所职业学校,我校从办学实际出发,以技能教学为抓手,大力营造“学、比、赶、超”的学习氛围。近年来,每学期都举办的校园技能节不仅产生了一批各专业技能的能手、标兵,而且本身也成为学生展示自我才能和才艺的表演舞台。学校还经常开展各类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组织举办形式丰富的报告会,组织学生收听、收看“校园之声”广播和“校园视线”电视节目,并以校报校刊、学校宣传栏、班级黑板报等为文化宣传阵地,初步构建起一个学习型校园。校园内,一种“学、比、赶、超”的良好学风正迅速形成。

与此同时,在上级部门领导和支持下,学校积极推行“厚师德、精技能、展风采”提升教师素质工程,要求每位教师以“校师德标兵”、“省市教坛新秀”为学习对象,养师德、树师魂,开展校园十佳师德标兵评比活动。学校还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积极为教师创造学习、研修条件,推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举行了教学反思笔记撰写、教学研讨、专家讲座、说课比赛和论文评比活动。通过上述活动营造学校教师的浓厚教科研氛围,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奠定基础。

4. 构筑开放、多元、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职业学校以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与普通中小学相比具有天然的与社会的紧密联系。近几年,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义乌市城镇职校传统的办学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封闭式办学转向开放式办学,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转向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全日制教学与社会短训并行,职业学校已经成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前沿,职业学校的社会性得以充分地体现。而开放、多元的职业办学模式需要相应的校园文化与之相适应。

义乌市城镇职校通过广泛参与各项社会文化活动,推动了校内外的文化合作和文化交流:与文化部门合作,组建了义乌商鼓队,旨在宏扬义乌精神,宣传义乌形象的义乌商鼓不仅在义乌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义博会文艺专场晚会——同一首歌等多项重大活动中频频亮相,还参与了“风从东海来”中国民间艺术节的演出,并获得了广场舞金奖的殊荣。宣传了义乌,也宣传了学校。培育了一批学生文娱骨干,也锻炼了教师队伍。一时间,义乌商鼓成为众多社会活动的座上宾,推动了学校与社会的文化交融。学校在上级教育部门的支持、鼓励下又承接了义乌市教师铜管乐队的组建和训练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刻苦训练,如今由义乌市城镇职校教师组成的义乌市教师铜管乐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文艺表演团队,活跃在义乌市教育、文化界。学校还主动联系有关部门,连续数年参与义乌市广场文化周活动,为广大市民奉献了一台台精彩的文艺演出,一展城镇职校人风采。与此同时,学校还注重与地方企业、部队开展文化共建,构筑开放的校园文化。先后与驻义部队、浪莎集团等单位联合举办“军民心连心”文艺晚会、“校企共建”文艺晚会,促进了军地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校企合作办学。

总之,义乌市城镇职校通过构筑开放、多元的校园文化,既有效地传播了学校文化、树立了学校形象、宣传了学校办学,又使广大师生拓宽了视野,为职校师生了解社会提供了新的视角。

综上所述,职业学校的文化建设既要遵循一般意义上的组织文化建设规律,又要反映职业教育的自身办学特点。在学校文化建设上要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学校文化建设,以依法办学、民主管理推动学校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真正成为职业学校办学的助推器,成为职业学校质量立校、特色立校的文化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