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课题文章交流 »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布日期:[18年前 (2007-06-10)]浏览次数:[4519]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太原市第五十三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与各育之间是互相交叉重叠的,是各育的中介和基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心理素质具有核心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与各育一道,构成了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为学生形成思想品德、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塑造美感等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前提。
我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在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校教育系统的完善,增强其协同效应;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优化,促进整体素质全面、协同、自主构建;有利于教师自身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下面就我校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一 提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1 充分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外显和内隐的心理健康问题,如: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等。
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加之我校是一所市属普通中学,学生生源构成复杂,学习习惯较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前途渺茫而抱着“混日子”的消极想法对待学习。如何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调动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便成为学校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2充分认识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育实践中,不少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误解,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的教育活动;还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而从本质上来讲,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使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 关注学生发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课堂教学中
     当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共识之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探索,主要从教师培训、学生发展等不同的层面,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并得到了认可与好评。
    首先,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具备心理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随着网络技术时代的到来,专家们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授业的功能将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因此,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作为教师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校教师的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35岁以下的教师占到   。这些教师都学过心理学和教育学,而且年轻人比较容易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有的老师虽未系统的接触过教育学和心理学,但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慈母严父般的关爱。鉴于这种现状,学校把每周五下午定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研讨和交流活动时间,主要形式有理论讲座,专家课堂,案例分析,经验交流等。通过上述活动,力争强化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和提升教师素质,以便更好的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我们认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决不能机械、简单地将之理解为课程教育或开展一、两次轰轰烈烈的活动。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经验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实践证明,只要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情并分析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学生改善行为、化解负面的思想与情感。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尊重与理解”的原则,即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的权利。教师以平等的态度,按学生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所感受的本来面目去了解学生,师生之间达到心灵沟通,从而产生一种“遇到自己人”的感觉。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时,学生才会尊重自己,珍惜自己的成绩和进步,体验到做人的尊严感。学生只有被教师尊重和理解,才会信任教师,愿意向老师倾吐内心的思虑、惶恐、苦闷。良好的师生关系,自信心的建立和学习兴趣的形成,有效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并形成了良性循环。  例如:02年我校招收了一批联办生,这批学生普遍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因为觉得没有前途而把学习视为“被逼无奈”的事情。由于对学习缺乏热情和动力,刚开始的时候,连课堂纪律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谈学习成绩了。老师们通过课下谈心,鼓励这些学生通过探索来寻求生活的意义,认清自己内在的潜能与特长,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与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近期、中期和长期的、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他们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与个人意义,培养探索、求知的欲望,发展学科兴趣,使学生建立认真的、自觉的、自主的、创造性的学习态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取,不断发展。在课堂上,老师们本着理解和尊重的原则,关注着他们上课的一举一动,尽量创造让他们表现的机会,不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差而忽略他们的存在,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这些学生也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找回了自信。教师的尊重和暗示激励着他们,自我的肯定和成功的信念鞭策着他们,周围的学习氛围感染着他们,使他们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显著增强。在高二的时候,这批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又参加了音乐、绘画等专业特长的培训。结果在那一届毕业生中很多学生都考入了理想的学校,其中赵青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艺术系的播音与主持专业,这是他们在入学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些成功的例子给我们普通中学的教学管理以有益的启示,也为我们今后办学指明了发展方向。还有许多学生,他们虽然未能凭借自己的能力考上大学,但经过三年的学习,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确了今后人生的发展方向。这些举措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对于家庭乃至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大意义。
      最后, 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学生方面: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水平。  
    ( 1)增强自我激励意识,培养了成功感和自信心。
  学生从自卑、厌学,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阴影中摆脱出来,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建立了自信心。
    (2)增强自我规范意识,培养了意志毅力和自控能力。
  学生有了明确的规范意识,懂得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和人生目标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及怎样去做,自觉地培养意志能力、自控能力,包括承受挫折、抗拒诱惑的能力。
    (3)增强自我调节意识,培养了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成长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要不断调节、平衡自己的心理状况,保持健康的心态,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心理优化促进了学生主动发展,不少学生由厌学变为好学,学习自觉性提高了。
教师方面: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学生观有明显转变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使学生获益,另一方面教师也获益匪浅。首先,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更新,心理辅导水平提高同时也带动了业务水平的提高,主动地把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运用于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之中。
  广大教师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教育教学日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心理适应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得到了转变,许多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发生了转变,由满堂灌变成了教师主导,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讨论的教学模式。由于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中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与老师的心理距离缩短,师生的互相了解有助于教育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三 今后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不断的努力和探索中,我们感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关注以下问题:
    1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必须全员实施落实。通过近几年的研究,教师的心理教育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有了大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增强。但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落实到学校教育的每一环节、每一过程,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的目标、方法及其结构和内容等方面,还急待进一步完善和进行深入的研究。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这是学校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每一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要。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将有根本的改善。学生的成才道路选择将会更加多样化。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的学生会更加注重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意识到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因而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普通中学,如何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始终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编辑:中国学校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