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学校教学研究 » 李亚平思考:不让考试现象——剥夺多少孩子的人生梦想
李亚平思考:不让考试现象——剥夺多少孩子的人生梦想
发布日期:[12年前 (2012-10-28)]浏览次数:[2857]

                李亚平思考:学校不让考试现象—— 夺多少孩子的人生梦想
一位思想者写了如下博客,另人反思:

       XX县各个小学的四、五、六年级正在举行期末考试,然而,在县第六中学附属小学四年级考场内,却有部分学生缺考了。据悉,这些孩子并不是自己主动放弃考试,而是因为考试之前老师曾向他们“授意”,“建议”他们不要参加期末考试。
                因考试成绩差,就被劝弃期末考试。此类事件,在国内似乎是司空见惯,在以往学籍还没有与财政拨款挂钩的时候,更有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入学初被劝“不入学籍”、中途“被病休”等等现象,说白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为了本校在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取得良好的声誉,因此有些手段是否光明、合理、以及是否会有不良的社会影响就显得无足轻重了。毕竟,时下教育场,考试的功利性还是很强的!

                转念反思,当代把“精英教育”口号做得很响亮,牌子创造得很硬朗,但是教育教给孩子们多少生存的本能呢?
                除了醉心书本,追求学业考试成绩外,培养了孩子哪些生存本领呢?如此,轻易让学生在教育中“出局”的做法合理吗?透视整个教育现场,归根结底,在很多地方还没真正落实好“以人为本”的主体地位,教育界依然是以“应试”为主线展开,而应试针对的不是学生的自由思想和创新能力,甚至不是为了拓宽学生的人生认识、不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思想开明、创新能力强的人才。而仅仅是用分数把学生禁锢在了试卷、解题中。
                背书与解题,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发掘学生的长处,不是为了启蒙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博览,而仅仅是用认识僵化的试题把孩子们引导入了解题、背书的误区,用追求高分数的快感误导着学生脱离了自然、脱离了健康的身心成长需求,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费尽蛮力地苦读之中!
                我想,相对于世界各国来说,中国教育绝对是最辛苦的劳作,然而,付出那么多,收获了啥?甚至连健康的心理素质都被应试教育蹂躏得淋漓尽致了!
                 在乔布斯逝世后,有不少人感慨着中国难以出现这样的人才,更有些痴妄者宣称:“要在中国教育界批量生产乔布斯式的人才!”呜呼,多么愚蠢的偏见?
                每个人,在天真烂漫的童年,头脑中都会有着各种童真的幻想,诚如爱因斯坦一样,一生都在思考着童年中那个追求光线的梦想,那个梦想诱导着他去思考、去努力,在物理学领域里纵横驰骋创出很多卓越的成就。但是,如果爱因斯坦拿到当代的教育体制下,是否会保留那样的梦想呢?我想,更多情况下,他会被一些答案单一、认识僵化的考试题目折磨大头脑,那个柔弱的梦想也会在残酷的考试体制中一点、一点被磨平,直至消失。否则,他连个大学文凭都难以混到!
                有人感叹,谢谢中国教育体制,让他摆脱了农民的家庭,在社会上也算有头有脸的人物了!然而,我要说的是,设若换一种教育体制或者方式,或许会教育你如何做一个心理素质过硬、让你成为一个在任何地位上都会德高望重的人,而非人走茶凉,充满丑陋潜规则的现行官场。或许,教育让人侥幸学到了一些“三脚猫”的功夫,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公务员,然而,设若教育能够教育你成为一个品行兼优、出类拔萃的人,而非在职受尽吹捧,退职饱受冷漠的现实情境,那么,你可能会认识到那才是成功的。 [FS:PAGE]
             面对那些因考试成绩不理想便对老师“清理出局”的差生们,真实的让人体验着中国应试教育的“现实性”,在一个舍弃“以人为本”,大力追求考试功利性的教育体制里,让爱迪生们情何以堪?时下,从社会到家长被折磨得迷失了正确的教育信念,在残酷的应试“现实面前”多少孩子自由的人生梦想被自然的蹂躏了呢?
             而这种教育,又让整个社会的良知和道德底线去向何方?失败的教育,是一个人性迷失、物欲横流的社会形成的真正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