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学校师生心理 » 让教师生命和谐绽放,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
让教师生命和谐绽放,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
发布日期:[18年前 (2007-06-04)]浏览次数:[4893]
让教师生命和谐绽放,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
 
柳州市铁二中        蒲海燕
 
      校园是文化的载体,是师生生命的载体,是应该让生命充盈着灵气、智慧、活力、激情与创造的地方。在教育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在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今天,作为教师工作与学生学习的场所的校园更应成为教师心灵舒展的精神家园,学生快乐成长的一片沃土。所以,多年来,我校坚持 “让教师生命和谐绽放,让学生心灵洒满阳光”的指导思想,着力打造和谐校园、人文校园。如今,每一个生活其中的铁二人无不为此感到作为主人的骄傲与自豪,那种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氛围,那种耕耘和收获的充实与幸福,那种职业道路上付出的被认同感,那种努力自我实现的成就感,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与尊重都在无时无刻地感动激励着我们自己。让每一个走进铁二中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生命的活力在涌动,一种发自内心的激情在荡漾。正是因为铁二师生都拥有这样一份和谐的生命,阳光的心灵,才让我们取得了这样的成就,而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还可以做的更好。
     一、重思想,抓契机,求发展。
    我校是广西首批立项示范性重点高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开始着手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广大师生的积极努力下,营造出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1998年,参加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荣获国家二等奖,2005年所参加的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也获国家二等奖,在取得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我们再接再厉,进一部突破。
     适逢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开展,进一步为我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新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法,优化教育教学行为,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因此,我们抓住这次良机,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切入点,推进课程改革。我们要求全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新课程培训必须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以提高广大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和水平。同时,还专门邀请各级心理专家举办专题报告,提升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理论素养和实际操作水平,为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师资保证。
      二、多层次培训,多形式科研为主渠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只有加强专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才能深入有效地开展。结合普遍学校专职心理教师严重不足的实际,我们把构建和培养专、兼、群相结合的教师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把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列入全市的师资培训计划之中。为此,我校成立了由校长领导,学校专职心理老师,班主任及所有有志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任组员的 “心理健康小组”,具体负责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业务研究、指导和培训。专家指导组成立后,就经常深入各班级进行调研,定期进行专题研讨,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举办形式多样的知识讲座、业务培训等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学校广大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的业务素质,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由学校出钱出力,组织部分教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心理健康骨干培训班、校长短训班等,开设系列讲座,强化骨干的心育意识;结合本校实际,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让全体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与此同时,我们还开展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科研,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积极参加并完成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和模糊问题,分层次、有重点地进行实验研究,在研究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如组织参加由《中国教育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取得显著成绩。
   目前,我校已初步形成以多层次培训和多样化教科研活动为主渠道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一支专、兼、群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三、拓宽育人渠道,开发育人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结合才能取得实效。我们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坚持“全员参与、全程实施、全面优化”的三全模式,不断拓宽育人渠道,开发育人资源,优化育人环境,取得了良好效果。
   “全员参与” :  学生在学校接触最多的班主任和各学科教师,他们的言谈举止、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调查发现与班主任和学科教师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产生重要因素。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离开班主任和学科教师,只依靠心理辅导教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必须强调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参与。实践中我们提出了由“学校领导规划组织,专兼职辅导教师研究指导,班主任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课任教师落实学科渗透,团队干部负责各项活动的落实”的共同参与体制。在校内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取得了最佳效果。
   “全程实施”  :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成长时期,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为此我们提出要拓宽教育渠道,完善教育手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首先抓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课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和学科渗透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其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排解成长中的烦恼和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通过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做倒早期发现、早期干预,防患于未然。再次,面向个别学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和咨询,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心理信箱、心理咨询等形式,针对个别学生心理成长中遇到的心理困惑进行个体辅导。
   “全面优化”  : 良好的环境对学生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把优化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1)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优化校园环境。很多学校从古诗、名曲、名言等人类的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利用校园宣传媒体,开设校园广播站、办心理健康专题板报等,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心灵受到熏陶。(2)关注家庭教育,优化家庭环境。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举办家长短训班,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出现的问题,使家长关心、帮助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大胆尝试,勇于探索,全方位,大投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励志的育人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项目为龙头,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升华。
     1、引进专职的心理学教师,立足以创造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果,打开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1)、开展团体心理辅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使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都能健康地成长并学习,我校引进专职的心理学教师,立足以创造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果,打开促进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由学校领导和专职老师统筹规划,要求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心理健康这个科研工作实施的研究,深入学习、发掘和整理出具有我校特点和个性的经验,编写出校本教材。通过分年级、分男女、分家长等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共青团、学生会、宣传小报和班(校)级主题会等平台,鼓励学生在多种活动中去发现自我、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以萌发自我成功的信心,磨砺健全的人格。如在心理课上。着重在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高一各班每周一节心理课.以团体活动为主的教育形式,或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或从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入手说明一个心理学原理和观点,并引导他们用来认识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现象。B.“活页式讲座”,可以年段或全校师生为对象,每学期确立1——2个专题,由教师或校外人士讲授,必要时还可请学生来讲,可面对面、也可广播、墙报,形式不拘一格,力求解决问题。
C.以活动为主的教育形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里简明扼要地讲完有关心理知识,用较长时间组织学生在多种模拟的情景中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加深理解,学会自助。形式有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测验训练等。在选择心理知识教育内容时,针对学生主体的发展性需求,同时也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选择。
2、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形式有:
    A 、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而相互启发、自我教育、纯清认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六环节,形式有集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训练、心理体验等。
    (2)、学校大力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投入,投资上万元购置心理辅导设备,保障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专职心理教师每周定期开课的情况下,更多渠道,多方式地与学生沟通与交流,设置用于个别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室,并通过网上交流,心语信箱等多方式,在学生有困惑的时候为学生解开心结,打开心门,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心理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做“知心姐姐”。同时学校具有前瞻意识,首批购置更新了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化配置:心理咨询沙盘训练治疗系统(目前为广西区首家使用)以及一套高中版心理测试软件,更由专业化教师坐阵,为来访的学生解决以下问题:1、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2、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观念;3、为来访者实现更高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4、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心理咨询室开设以来,接待学生数百人,成为了学生最愿意走进的一个空间。
同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目的是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材料信息,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教师针对性教育、辅导的“参谋”。到目前为止,每年所建立的心理档案都为学生,家长,老师提供了不小的帮助。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充分利用自助小组的集体辅导力量,解决每个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
     (3)、专职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要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各种教育因素,采取不同方式来融合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教学意图。
1、文化学科协同教育。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贯彻教学的兴趣性、创造性和激励性原则,要创设和谐、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要重视学习策略训练和习惯培养,要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2、班、队工作有机结合。根据实际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队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班、队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把班、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在工作理念上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生观、工作方式上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一点讨论和沟通,少一些灌输和说教;活动内容上多关注学生的各种成长问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3、活动课程协同训练。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显示才能与爱好,培养自信和抗挫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来达到自我优化。
    (4)、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这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优化。1、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包括①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校貌建设、人际环境、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②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④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道,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2、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与场所。与各学科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学校应为他们创设各种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②开设“心理教育图书阅览角”,开展读书征文活动;③举办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④编撰心理教育小报,出刊心理教育墙报、黑板报等。3、创建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改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空间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同步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要提高整体教育功能,必须变学校的“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形成合力,同质、同向、同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庭教育要建立孩子与父母和谐的亲情关系与健康的家庭范围,家庭应成为孩子心灵健康的安全港湾,为此,在实践中,努力使家长明确并做到:①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②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③采用民主管理方式;④善于倾听和观察。在对家长的宣传引导的方式上主要采取:①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档案、家校联系卡,密切教师与家长关系,互通信息;②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印发学习资料,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征,介绍典型家教方法;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教成功经验交流;及时家访,抓住家校结合教育的最佳时机;④开设“开放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成立家教咨询信箱或热线;⑤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向家长叙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苦恼、期盼等,并组织家长发言,引起共鸣和理解。
     2  组织社会协同教育,可采取建设德育基地、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与社区建设与活动、社会问题专题讨论等措施,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和社区环境,变社会的消极影响为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五、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多年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探索, 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宽了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广大教师通过心理教育的实践更新了教育观念、懂得了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从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心事有处可诉,也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果。同时,逐步形成了心理教育的“四结合”模式:心理常识教育与心理训练、环境熏陶相结合;集体心理教育、分组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教育相结合;学校心理教育与学生自主参与、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相结合;专门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班队工作渗透相结合。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成果材料,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成学校或分年级(段)的心理教育的成果材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通过几年的实践研究,各试点学校分线、分项初步积累了一些教育材料。包括: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案设计;②主题活动设计;③“活页式”讲座材料;④个案分析;⑤心理档案材料;⑥家长学习材料;⑦咨询案例;⑧自编调查量表等。这些材料虽还不够系统,还有待于在下一轮研究中进行收集、筛选和综合整理,但者凝聚着实验教师的劳动和智慧。
 
编辑:中国学校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