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评奖查询系统]
首页 » 课题文章交流 »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发布日期:[18年前 (2007-06-07)]浏览次数:[4184]
 
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
构建学校和谐教育氛围
 
泗阳县来安初级中学   陈国平
 
 
      邓小平同志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就应该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否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可见,做好德育工作,事关国运昌盛,民族振兴之大计,现就如何理解德育内涵,促进德育健康发展谈几点认识。
一、     重视心理素质,养成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素质是人整体素质的重要部分。任何人的成功必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我国现把德育教育纳入德育工作。一方面,德育工作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德育的内容、方法才能为学生喜闻乐见,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不良的心理个性,或者叫心理障碍,不利于形成坚定的政治观念,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如果忽视心理健康教育,一些严重的心理障碍就可能发展到德育的道德规范的反面。
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决不是抹杀和否认个性特点,恰恰相反,而是帮助、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个性心理,消除心理障碍,张扬良好的心理个性。学生犹如一棵小树,剪除影响发育的枝枝杈杈,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中小学生处在成长阶段,经常出现某些过失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不要把学生的一时过失说成是思想品德问题。我们身体上出了毛病,经过医生治疗,好了,如果说有人给你戴上“身体不健康”的帽子,谁都会发自内心的反感,产生抵触情绪。同样的道理,如果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说成是品德问题,学生也要反感,也会抵触。解决心理障碍的方法,一是理解,二是尊重(包括保密),三是引导。如果粗暴,强烈压服,必然导致失败。
二、重视方法,养成高尚的思想情感
德育内容确定之后,方法就成了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1、 正确的政治观点主要靠灌输。中小学生天真纯洁,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灌输正确的政治观点,并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以认识、领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立志为之奋斗的观念就会深深地扎根在他们的身上。这一点要从老师做起,做到坚定不移,坚信不移。
    2、高尚的思想情操主要靠熏陶。中小学生可塑性很大,有着明显的崇拜欲和模仿性。在诸多因素中,老师的人格力量是感染学生思想情操的第一因素。因此,老师在于学生接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人格的影响,用高尚的思想情操熏陶学生。老师是播种人:播种礼貌,收获文明;播种粗暴,收获野蛮;播种理解,收获尊重;播种狭隘,收获自私……同时,要重视环境的熏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在浓烈人文环境中养成高尚的思想情感。
    3、良好的道德行为主要靠养成。中小学生应该具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家庭、学校都是明确的。在道德观念确定之后,自觉的养成教育就成了关键。其实,在道德规范上应该怎样,不应该怎么样,要求是明确具体的,问题在于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交流的养成。所有学生都自觉自愿地遵循了行为规范,并且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尊重,习惯成自然,良好的道德行为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          健康的心理素质主要靠激励。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是一个人心理素质中决定性的因素,更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品质。而这些素质不是讲出来的,更不是逼出来的,它是通过启发、引导激励出来的。二十次批评不如一次表扬。少一些指责,多一些鼓励,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品格,敢于激励,善于激励,应该成为所有老师共有的教育艺术。
三、培育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老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德育是塑造学生灵魂的工作,没有一个友好、平等的师生关系,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是无法想象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主要靠靠老师去培植、去建立,作为为老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
     1、了解学生是基础。学生有着不同的情况,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家境,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困难,不同的爱好等等。只有深入了解,吃透情况,才能心中有数,对于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一个模式要求学生的想法,或者以一种方法教育学生的做法,往往背离客观实际,造成师生对立。
    2、理解学生是关键。一般来说,了解学生相对容易,理解学生却很困难,因为它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这也是有的老师虽然了解学生,但又违背教育规律的原因。所谓理解也就是换个位置想一想;倘若我是个学生,有了过失是希望老师当众训斥呢,还是渴望理解,希望老师个别帮助呢?理解并不是放弃,也不是失望。正是有了理解,才能以一颗平静的心冷静思考,采取更果断的方法去引导和帮助学生。
    3、尊重学生是动力。尊重学生是理解学生以后认识上的又一次飞跃。我们经常说学生要尊重老师,这种尊重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面的。首先是老师尊重学生,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我们经常说的爱学生,其实质是尊重学生,现实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可能不喜欢学生某些方面的过失或失误,比如偶犯纪律,未完成作业,考试成绩不好等等,但不能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这既是老师工作的动力,又是学生成才的动力.
四,确立大德育观,保证德育健康发展,收到实效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时代。信息多传递快,良莠参杂,深入面广是信息时代的一大特点。因此,只有确立大道德观,才能保证德育工作健康发展,收到实效。
学校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阵地,大道德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德育到位并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上,而是反应在思想上。从校长到教师思想上有德育的位置,行动上才会重视德育工作;二是全员育人,学校的每一个工作都应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人的榜样;三是全方位育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人文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熏陶,受到感染;四是注重德育研究,把德育工作提升到一门科学,按科学规律开展德育工作;五是主支取得家庭、社会的配合和支持,集小力为大力,变散力为合力,齐心协力抓好些德育工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真正负责是关心他们思想道德品质,学校举办家长学校,老师与家长共同学习、研究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识规律一起探讨科学育人的规律,既是学校教育的外延,又是家庭教育的升华,实践已证明,这是搞好教育工作行之有效的途径。
社会是学生的大课堂。虽然担心不健康的东西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倡导坚信积极、健康、向上的东西始终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关键在于引导,在于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识别假恶丑,坚持真善美。温室里养不出耐寒的松柏。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归根到底还必须到社会实践中去磨练。
五、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研究
     分析德育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德育实际是在分析、塑造人的灵魂。因此,它不是一项平常的工作,而是一门科学,是一门高精的灵魂塑造的科学。
既然是科学,就要加强科学研究。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研究德育的内容、方法、形式、途径;研究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应该采取的对策;研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失败的原因在哪里。总之,要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研究。
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体现,教师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德育工作是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首要工作,但有少数人认为“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我说“出了事会大喊大叫”。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德育工作实效以实际行动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们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在我校掀起德育工作新高潮,开创德育工作新局面。
编辑:中国学校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