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位妇女,从18岁开始,每天拿出2美元买一张彩票,直到她结婚有了两个孩子后,她终于中了一个大奖,获得2200万美元的奖金。这位平时情绪比较悲观的妇女,马上买了一套32间房子的大别墅,两个孩子都上了最好的私立学校,她很快乐,感到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但是,她的幸福感持续了6个月后,又陷入了新的悲观、焦虑之中。 在中国医师协会成立3周年媒体座谈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翔平,在谈到什么是幸福的时候,通过上面的例子告诉大家:幸福是一种感觉,决定一个人幸福感的是健康的人格、快乐稳定的心态,而不是单纯看你有多少钱。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竞争激烈,有些人对愉快的体验特别少,害怕失败远远大于对成功的追求。如果听任悲观、焦虑、自责等负面情绪主宰自己,就会发展成神经症。这类人在做正确的、道德的事情的时候,愉快感很少,总是有很强的负罪感。比如参加一个活动,看到很多人他不认识,就责备自己不该来,还不如回家看会儿书值得。这种感觉的来源是极端的功利性。他很难超越功利去做事情,如果手段不能目的化,就不能放松,总是有一种罪感、耻感。有时候损人利己,有时候又损己利人,没有一个原则,缺少安全感、自尊等基本的需求,到最后惟一的快乐源泉就是别人的取向,看别人怎么说,特别在乎别人的评价,别人说自己好,就很高兴,别人如果说自己不好,那就难受死了,发展到最后,就会讨厌自己,走向抑郁。 刘教授说,我们都要勇于和善于承认自己的不完美,承认压力的存在、焦虑的存在、负面情绪的存在,然后接纳它,存而不论,去积极体验成功的无功利的快乐。他倡导积极心理学,高兴不是瞎高兴,是超越功利去做事情,是对痛苦坦然、从容的接受。新华社的十佳记者朱玉每年采写大量有影响力的新闻稿件,但她给人的感觉不是那种皱着眉头,整天做忧国忧民状,反倒是个嘻嘻哈哈,很放松的人。有人问朱玉成功的经验,朱玉笑眯眯地说:工作是我最好的玩具。 刘教授认为,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就是要增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快乐感。要学会遗忘,对自己宽容,不要沉溺于对过去痛苦往事的追忆、咀嚼中。常常提醒自己:我这么想有用吗?有利于解决问题吗?还不如想点幽默的、快乐的事情。人在45岁以后的身体健康状况与45岁以前的心理状态有很大的关系。一个焦虑、悲观的人,在45岁以后,这些负面情绪会积攒成疾病的帮凶。 科学家在调查中发现,18名乐观的心脏病人中,只有一名死于心脏病的二次发作。而18名悲观的心脏病人中,有17人死于心脏病的二次发作。
|
编辑:中国学校教育网
|